当前位置:主页 > 访谈 >

《焦点访谈》让远程医疗走近患者

发布时间: 2019-06-26 10:41   |  来源: 网络整理   |  责任编辑: 采集侠

  央视网消息(焦点访谈):远程医疗这种看病的方法,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并不陌生了。简单说,远程医疗,就是专家医生通过互联网为患者做出诊治。对患者来说,既看了病,又省钱省事。这份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,很能说明远程医疗发展的现状和覆盖范围。那么,远程医疗的具体效果怎么样?大家的感受又如何呢?

  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疗中心的远程会诊室,陕西省安康市中医院的医生和家属正在和这里的专家沟通。

  病情汇报的同时,北京的专家也在电脑上同步查看病人的检查结果。情况了解清楚后,余新光给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
  大约30分钟后,这一次会诊结束了,收费600元。在安康,这种远程交互式会诊项目已经纳入了新农合报销,病人自己花费240元。

  患者家属刘玉艳说:“我在这儿也能有北京的医生给我会诊了,我觉得运气挺好。要是我自己去北京的话,首先我不熟悉,然后去挂号,号挂上了还要等床位什么的,拖下来拖到什么时候,病人也等不了。”

  对当地医院的医生来说,这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。陕西安康市中医医院脑外科医生陈向荣说:“这个病人有一个特点,包括我们三级医院也是散发的不是一个常规疾病,我们决策出现了困难,作为上级医院医生专家,他这方面了解非常多,他给我们提出非常具有建设性意见。”

  以大型三甲医院为龙头医院,充分利用优质医疗资源,开展远程医疗服务,这是目前我国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中主要的一种。看起来,这既方便了患者,又帮助了地方医生,应该非常受各地医院欢迎,但是事实却并不完全如此。

  作为国内开展最早、也是目前远程医疗服务量最大的医院之一,解放军总医院与各地1300多家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网络,每年的会诊量为12000多例,平均一家连10例都不到。

  安康市中医院每年向解放军总医院申请的远程会诊大概在三、四十例左右,和医院每年60万的总门诊量相比,这个比例也非常小。

  在我国的就医传统中,医生见到病人,望闻问切,才能算是给病人看过病,但在现代医疗过程中,类似神经内科、肿瘤、骨科等病种,如果检查做得准确、当地医生对病史掌握全面,那么即使远在千里之外,专家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。

  但是,目前我国各个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并不能互相访问,基层医生们需要把病人的信息、检查内容等重新填写和上传。对已经工作很繁忙的医生来说,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,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医生申请开展远程医疗的积极性。

延伸阅读